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 第23卷 第1期 农村改革发展中关于培育新型农民的思考 刘保峰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重庆400047)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而农民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农村改革发展 的推动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如何培育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推进农村改革 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型农民;培育;重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F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40(2009)01-0011—02 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指出:“培 应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劳动力转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 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 展一体化进程等方面的实际需要,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 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强调指出: 新农民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严重制约着新农村的建设。这 “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 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重点 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可见, 和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 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仍然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经营的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及关键之所在。 充分认识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性 一(三)培育新型农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千方百计增加 (一)培育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农民收入,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的就业难、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积极发展现代 收入难主要是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所受的教育年限 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 低、缺乏职业技能培训。我国农民整体接受先进技术的 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 能力偏低的现状,不仅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业 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培育新 科技的进步,而且严重影响其创新能力的提高。教育与 型农民。可以说,没有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就没有现代农 经济的双向贫困,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增收困难的根本原 业,从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因为现代农业 因。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增加农 依赖于发达的现代生产力,而广大农民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 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有很多途径,但作 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因此必须培育与现代农业相适应 为农民内部条件的自身素质同样也必须予以重视,而且农 的新型农民,这样才能掌握现代农业的特点,拥有发展现 民内在素质的提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质变’,是挖掘 代农业的文化科学技术,适应发展现代农业,成为现代农 农民增收潜力的根本所在。”【1]因此,就需要加强对农民 业中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奠定建设社会主义新 的培训,充分挖掘农民自身潜力,提高农民的自主创新 农村的物质基础,创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文明, 能力,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增产增 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产、生活和环保等几项重 收,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要指标。 二、培育瓤型农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 (一)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建设社会主义 目前,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 要求极不适应。表现为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事关全国广大农 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与城市相差3年,全国92% 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以及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农民是建设 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其素质状况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 度占38.2%、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 败。当前,农民素质,尤其是科学文化素质还不能完全适 占1 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0.6%。’,【 很显然,农 / 作者简介:刘保峰(1 983-),男,山东济宁人,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20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l1・ 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这就制约了其在技能上的进步,决 为指导,充分认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懂 定了其在经营管理上接受科学理仑较为缓慢,在思想上安于 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重 现状,尤其是严重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这部分 视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增强农民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农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很难操作先进的机械设备, 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 更不必说通过采用新技术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农民的文化素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各有关部门要把提高农民 质低,已经很难适应建设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需要。 (二)农村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模式僵化 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 (二)多方筹资办学,创新培育模式 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只依靠政府财政还远远不够,必须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总体上我国对教育的投 入就相对偏低,其中用于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投入就更 借助社会、企业和农民力量来进行,必须建立多元化的经费 少,这些教育资金向农村的配置则少之又少。据统计, 投入机制。首先,政府应采取激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积 2005年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2. 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其次,要 82%,2006年为3.01%。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 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动员全社会的 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可见我国教育经费投 力量,在资金、设备、场地等方面支持农村教育。同时,要 入还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几年,国家财政对农民教 努力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质量,减轻农民负担。再次,进 育培训的投入虽然有了一些倾斜,但是仍然显得捉襟见 一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于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并 肘。目前有些培训机构的培训模式僵化,没有认真研究农 且将对农民培iJIl的支持纳入财政预算范围,确保其长期稳定 村市场,未能主动适应农村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方 增长。同时,在教育培训工作中,必须创新培训模式。首先, 向,而是简单的跟形势,争相开设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 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教学比重,拓展和丰富农民培训 使之流于形式。而且有的专业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甚至教 的内容,增加实用新技术、市场知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教 学内容都是多年不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培养的学生不 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向农民灌输市场经济知识,引导他if] 能真正掌握新技术:在课程设置方面,各专业课程之间相 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和经营理念。其次,要根据市场需求,从 互独立、相互封闭,致使课程之间时有重复和脱节,缺 实际出发,结合农民的培训特点,研究制定培训方式和措施。 乏应有的整体性。 按照企业需求开设培训科目,使培育出来的新型农民能够适 (三)各部门协调性差,资源利用率低 应市场需要。再次,继续坚持不懈地开展具有普及性质的免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和各种资源的整 费培训,由各级政府出资,每月派技术员到农村开展各类讲 合。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比较分散,主要分布于教 座,宣讲与农业、农民、农村有关的最新政策,持续的对农 育、财政、农业、劳动、社会保障、科技等部门。除了上述 民培训。 六部门外,还应涉及妇联、共青团、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上 (三)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述各个部门都有自己支配的教育和培训资源,但这些教育和 “教育资源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载体。应立足 培训资源是相对独立运行,在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方面 现有条件,整合农民教育资源,创新运行机制,加强体系建 的合作性不强,缺乏资源共享机制,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部 设。”[4 培育新型农民,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 门之间职能的交叉导致权利真空的出现,对部门有利的争着 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环节较多,因此,应采取多种手段, 管,对部门不利的就互相推诿。各职能部门的角色定位和职 整合各类资源条件,拓展服务范围,使农村教育与培训活动 能分工也不太明确,缺乏一套完善的体制和可操作的运行机 充分发展,从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 制。而培育新型农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专业力量 民。充分运用教育、财政、农业、劳动等部门资源,形成开 的介入才能顺利完成。资源的分割和缺乏协作,影响了农民 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合力,从而打破部门局限,充 培训的实力和效率。此外,政府资源与企业资源之间的协调 分利用这些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 性、互动性不强,政府部门的教育和培训资源还没有被企业 效率。同时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建立协调机制,综合利 很好利用,而企业的培训资源也多数仅局限于本企业,没有 用农村各类教育资源、培训资源、科技资源、农业技术推广 发挥最大的价值。 资源;要协调使用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农村劳动力教育 三、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 和培训中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政府主管 (一)夯实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部门一定要树立让社会资源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意识, “基础教育是实施科移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培训资源配置,充分调动不同部门、 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源参与农村教育和培训,形成 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因此,要加快发展农 开展农村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合力,切实提高资源利利用率。 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素 参考文献: 质。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改善办 [1]韩华.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型农民问题的思考[J].学习论坛. 学条件,加大农村支教力度,全面提高“普九”水平和义务 2008.( ).69. ‘教育质量。同时,还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助学机制,保证农 [2]陆玉敏.培养新型农民的着力点[J].理论前沿.2008.(3).42. 村贫困学生至少完成高中学历的学习,力求基本消除农村青 [3]刘伯龙著.当代中国农村公共政策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年文盲。积极倡导成立各种各样的民间教育救助组织和助学 社.2005.283. 救济基金会,给予上不起学的学子以及时的救助,让其拥有 [4][美]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一一教育和研究的作用 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86. 民,要依靠政府的组织和引导。各级政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 编辑:彭树人 ・l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