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说,这就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条件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等阶段性特征,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致使世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