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10年宁夏高考历史试题
作者:刘帮庆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第11期
【摘 要】2010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各地高考试题先后揭开了神秘面纱。在此就今年宁夏的历史试题作简要评析,并提出备战2011年高考的建议,希望能为明年的高考尽一丝绵薄之力。
【关键词】宁夏高考历史浅析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既关系到成千上万莘莘学子的前途命运,又关乎国家民族的发展大计。高考试题的质量则直接影响着这种考试的权威性、公正性与全面性。2010年宁夏高考文综与东北三省和陕西联考,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的文综历史试题体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选择题以中国史为主,厚古薄今;材料题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在历史试题的12个选择题中,中国古代史部分有4道题,中国近代史部分4道题,中国现代史1道题,整个中国史部分占选择题总数的75%,中国古代史占试题总数的33%,而世界史部分只占25%,侧重中国史、厚古薄今的特点非常明显。
材料题则凸显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材料题第40题有三则材料,主要涉及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这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正是历史试题的亮点之一,同时也反映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课改的一个特点。
第二,历史与政治、地理的联系增强。在今年的历史选择题中,第24题若要得出正确的答案,除了要掌握西周时期主要的封国外,还要知道这些重要封国的地理位置、所在省份的简称,实际上此题很好地结合了历史和地理知识。第26、28题,主要涉及哲学知识,虽然属于文化史部分,但与政治中的哲学部分紧密相连,如要得出正确答案,就必须结合历史和政治知识。政治、历史、地理紧密结合成为了这次历史高考题的又一特色。
第三,注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2010年宁夏卷历史试题比较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掌握程度,这个特点明显地表现在选择题部分。在12个选择题中,有8个题都是在识记鉴别层次上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识记鉴别类的题目有一定难度,它要求学生精确地掌握知识,能够准确区别那些具有一定联系或相似性的基本史实。实践证明,这类题目能够比较有效地区分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上的差异。
第四,贴近时代,联系现实。近几年来,由于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经济,使得经济问题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考37分的材料题都是关于经济的,今年也不例外,但是今年的考点却不是最热门的世博会,而是关于东西方资本主义萌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发展。因此,今年的试题既注重时代性、现实性,又从容易被大家忽视的角度出题,体现出了热点和冷门并存的特点。
2010年宁夏卷历史试题命制总体上来说质量很高,独具特色。但毋庸讳言,这套试题中也存在一些瑕疵,应当引起注意。
第一,试题在经济政治领域的份量偏大,有矫枉过正之嫌。在今年试题的分值构成中,经济史占总分的41%,政治史占28%,文化史只占16%。在构成社会系统的诸要素中,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权重是比较大的,课改所确定的三大必修模块分别指向这三大领域就是明证。如果高考内容只倾向于其中的某个方面,一方面多少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及考纲内容不符,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果的客观和公正。毫无疑问,作为对规范性、客观性、公正性要求极高的选拔性考试,高考的内容应当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及考纲的要求,突出学习重点,兼顾三大领域。此外,由于高考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作用,部分任课教师甚至会通过以前的试题揣测考试方向,并按照这一方向去组织教学,这样,如果高考试题过偏或过于集中在某一领域,就无助于教学的改进,进而影响到教学的成效。因此,历史高考试题的命制要在研究如何突出时代主题、紧扣热点的同时,兼顾社会系统各领域的问题。
第二,试题内容在时间段上的分布也不够合理。在今年的历史试题中,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部分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中国现代史部分的内容很少。就历史知识在量上的时间分布而言,古代史部分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繁多,因此,在历史考试中向来都有厚古薄今的倾向。然而,这样看似合理的厚古薄今在高考中是否真的恰当呢?“厚古”该“厚”到什么程度,“薄今”又究竟应“薄”到什么程度呢?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在确定各必修模块的专题时均遵循了一条重要的原则:厚今薄古,意在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现实。那么,作为高中教学指挥棒的高考是否也应当体现这一原则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原则出发来审视2010年的历史高考试题,显然“古”太厚、“今”太薄了。当然,笔者也并非主张高考试题应当转向厚今薄古,因为历史学科有其特殊性,但需要把握“厚”“薄”的比例问题,即根据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来确定各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从而使高考在实现选拔功能的同时,更科学地引导中学历史课程改革。
第三,偏重中国史,世界史所占比例过小。在今年的12道选择题构成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有9道,而世界史只有3道题,新课改讲求东西对比,世界史部分在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但是这样的出题方式会让人有“白学了”的感觉,因此,高考应适当加大世界史的比例,以体现新课程理念,科学地引导中学历史课程改革。
通过上述分析,再反观教学实际,笔者认为,一线高中历史教师应主动应对高考新理念, 由强调学科知识转向重视课程知识,由单纯强调掌握史实现象转向重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在这个前提下,应注意以下几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贯彻历史新课程的思想。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树立“大教材观”,师生都要清楚: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材料,但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教材种类很多,教师不要迷信教材,而应根据课程标准灵活补充新的教学材料。
2.强调基础知识教学,夯实课程基础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学生形成高一层次思维能力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作,缺乏必要的历史课程知识,任何能力都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创新。因此,作为一线历史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全面、客观、发展、辩证地看待和处理问题,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创造。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知识”中提升“能力”,在提升“能力”中进一步掌握和理解“知识”。
3.加强史料教学,注重讲评,提炼方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同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因此,在复习中要重视史料教学,教师应多找些史料,领着学生阅读,并把阅读史料的方法和技巧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学会阅读、学会表达。 在复习中要注重讲评,讲评的目的是总结命题规律、做题技巧和要求。尤其应注意不能拘泥于参考答案,只要学生按照合理的思路来组织答案,都应该加以鼓励。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思维模式和同类试题的解题技巧,使之减少过失性失分,包括答题位置不规范;卷面错别字太多;答案缺乏条理性;语言表述不规范,对题意理解不够导致答案要点不全面等。此外,还要让学生在思路的整理和文字表述能力以及答案组织、规范等方面加以培养,作答时要尽可能使用专业术语等。
2010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但有关高考的话题远没有结束。本文意在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同行专家关注高考命题,使高考命题在内容上更加科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