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是全国采矿学术界的一次盛会,也是全国采矿业举办的一次例会。在此,我代表中国煤炭学会、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黄金协会、中国核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向中国科协、国土资源部、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对会议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国采矿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和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我国采矿科技创新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专家学者和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本次会议以“绿色开发、科学利用、创新发展”为主题,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国采矿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取得的成果;围绕绿色安全智能开采、生态矿山建设、矿业机械装备制造、国际化发展、矿山信息化等开展学术交流,探讨今后一个时期采矿科技需求与发展趋势,对于贯彻落实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能源革命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矿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由矿业大国到矿业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回顾全国采矿学术会议发展历史,改革开放初期,为推广交流采矿科技成果、加速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推进采矿学术进步,中国金属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核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化工学会等5家学会共同发起倡议,联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以此为起点,30多年来,全国采矿学术会议紧密围绕矿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努力服务矿业发展和经济发展两个大局,创新会议组织形式,提高办会质量,丰富采矿学术内涵,引领学科发展方向,得到采矿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矿业界最具广泛性、最具权威性、最有发展活力的学术活动,成为推动我国采矿学术进步和矿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我国采矿学术界深化合作、促进创新、面向未来的高层次交流平台,为提升我国矿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保持我国社会长治久安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3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一系列促进矿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引导下,我国采矿科技工作者从实践出发,着力攀登采矿科技高峰,丰富和发展了矿业工程基础理论,在矿产资源成藏机制、赋存规律、探测开发及清洁利用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发出了一系列现代采矿工艺技术及装备,特别是“”以来,我国矿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
在资源勘查与评价方面,完成了煤炭、铁、铝、铜、稀土等25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发现和查明了煤炭、天然气、铀、钨、钼、镍等一批具有世界级储量规模的矿床,我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理论和技术体系不断完善。
在矿山生产建设方面,千米埋深矿井建设技术、千万吨特大型矿井建设、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成套装备国产化、绿色开采和复杂地下矿床无废开采、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大型矿山机械装备研发制造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我国采矿工业的现代化、绿色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的大幅提升。
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煤炭、铜、铁、磷等矿种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水平大幅提高,复杂难处理镍、钴金属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30多年来,全国已建成各类矿山10万余处,矿石年产能从20亿吨增加到100亿吨左右。原煤产量从1983年的7.15亿吨提高到20xx年的38.74亿吨;铁矿石产量从1.13亿吨提高到10.7亿吨;磷矿石、硫铁矿产量分别从1164万吨、736万吨提高到1.2亿吨、1739万吨;铜、铅、锌、镍、锡、锑等6种有色金属含量从75万吨提高到1064万吨;核工业、黄金工业和其他非金属矿产量得到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为我国矿业安全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采矿学术会议3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办好全国采矿学术会议,一是必须坚持理论创新。推动矿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理论创新,突破制约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矿学术研究体系,为促进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二是必须推动采矿科技进步。要紧密围绕矿业发展科技需求,积极开展科技研发创新活动,提高采矿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突破制约矿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关,为促进矿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是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推动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入研究矿区资源条件、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合理确定矿产资源开发强度;深入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推进矿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生产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矿区。
四是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我国矿业领军人才。通过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咨询服务等活动,重视年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支持青年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充分发挥矿业院士、企业总工程师、专家、教授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形成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有机衔接的矿业人才培养机制,为矿业科技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五是必须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我国矿业科学发展,必须注重发挥资源可靠、装备先进、队伍一流的大型骨干企业,在管理信息化、系统现代化、生产智能化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这些大型矿山企业做大做强,提高我国矿业的国际竞争力。
六是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民主平等的学术氛围。全国采矿学术会议举办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办好学术会议,树立学术品牌,必须坚持开放办会、开门办会,对学术上的不同意见、不同观点,兼容并蓄,不断拓展学术会议的广泛性和影响力;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学术会议质量,激发采矿学术会议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采矿科技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我们也要看到,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一批关键技术亟待攻关,一些重大装备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程度亟待提高,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推进我国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同志们:
党的“”以来,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生产要素、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等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这既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重大判断,也是对我国经济在重大转折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矿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呈现出新的特点、新的趋势,以煤炭工业为例:
从发展阶段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煤炭行业由持续高速增长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过剩产能和库存消化期、环境制约强化期和结构调整攻坚期”,“四期并存”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行业发展速度、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发展目标都将发生新的变化。
从发展速度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国家调控能源消费总量,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能源结构将进一步得到优化,推动节能减排,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全国煤炭消费年均增加2亿吨、增速10%左右的时期已经结束,煤炭需求增速放缓将成为煤炭行业发展的新常态。
从发展模式看,国家推进能源革命,优化煤炭产业布局,传统的依靠上项目、铺摊子、增加投资、扩大规模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行业发展必须转向依靠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促进煤炭生产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开采方向发展,实现由数量、速度、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
从发展动力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煤炭行业必须坚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攻克关键技术;推动大型煤机装备国产化,提升我国煤机装备制造水平;推动行业发展从高强度资源投入型、劳动密集型发展向资源节约型、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
从发展约束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煤炭需求总体偏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需要统筹好发展速度与提高发展质量的关系,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着力突破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推动矿业绿色发展、节约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发展目标看,根据国家能源战略行动计划和相关研究,到20xx年、2030年、205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还将保持在62%、55%和50%左右,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45~48亿吨。虽然煤炭需求增幅下降,但总量还将保持适度增加。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对矿业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要深入研究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坚定信心,把握机遇,主动作为,深入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矿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平,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矿业产业体系,增强矿产资源综合保障能力。在此进程中:
(一)科学编制好矿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科学发展,规划先行。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考虑“十三五”时期我国矿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统筹好经济总量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抓住战略重点,把握主攻方向,做好与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合理确定产能规模和资源开发强度,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矿业发展转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推动矿业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要密切跟踪世界矿业科技发展的前沿,加快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深入研究我国矿业科技需求,以绿色、安全、智能、清洁、高效为方向,重点围绕矿产资源精细高效勘探、矿山资源绿色选冶、智慧矿山技术与装备、生态矿山与资源节约、矿产开发与保障、战略稀缺资源开发、煤炭提质与综合利用、资源循环再生等八大领域,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矿业生产力总体水平。
(三)推进矿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虽然近年来我国矿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比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产业体系总体上仍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只能靠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获取微薄利润,同时还付出了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是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并购、重组、联合,支持优势矿业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矿产资源深加工转化和全产业链整体升级,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催生矿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采矿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推动生态文明矿山建设。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关键是要抓好节能减排和绿色经济。要坚持以矿产资源开发为龙头,以提高资源回收率和共伴生资源综合高效利用为目标,以产业链延伸发展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主要发展模式,完善清洁生产机制,推广应用绿色开采技术,建立健全覆盖勘探开发、选矿冶炼、废弃尾矿利用全过程的激励约束制度,引导所有环节的生产企业自觉节约利用各种资源,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水平,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矿业发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少排放模式转型。
(五)深化矿业对外开放。党的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与合作,着力提升我国矿业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发掘“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发挥优势,履行责任,培育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实现与东道国和当地社会互利共赢发展。
同志们: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全国采矿学术会议已成为国内矿业学术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最重要的高层次平台之一,为推动我国矿业繁荣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制约我国矿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现,转变矿业发展方式更为迫切,因此,更加需要矿业学术界紧密团结起来,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共同推动我国矿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提高对采矿工程规律的认识。要围绕采矿工程领域的关键问题,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系统性研究,不断深化矿山开采和围岩移动机理及演化规律的认识;以资源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技术为方向,深入研究绿色开采、深井复杂软岩巷道围岩控制、高产高效开采与监测保障、冲击矿压等理论和技术,构建绿色高效采矿的理论框架;深入研究现代采矿技术与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深度融合的模式和路径,丰富和完善现有的采矿理论与技术体系,为推进矿产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二是进一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采矿学术发展。坚持以矿业科学技术研究为中心,深入探索矿业科技发展方向,充分利用矿业领域的技术力量和人才资源,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和前瞻性研究探讨,开展高层次、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打破当前科技创新资源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格局,形成有机的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力争在重大、关键技术和理论方面取得突破,提高采矿业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水平。
三是搞好政策研究,为我国矿业科学发展服务。要贴近矿业改革实际,围绕促进矿业科学发展中心任务,开展应用型、政策性研究,着力解决我国矿业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推进我国矿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服务。要加强对矿业发展形势的跟踪、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矿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总结,认真研究,发现规律,明晰方向,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为深入推进矿业改革发展服务。
四是坚持创新发展,提高服务矿业科技进步的能力。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持续打造全国采矿学术会议品牌影响力,健全和完善科技资源共享信息、技术和成果的合作平台,凝聚各方面研究力量,汇聚国内外优秀人才,为科技人才开展交流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进一步转变办会思路,创新会议组织形式,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高采矿学术会议的影响力和发展活力。
同志们:
交流创造机遇,合作带来共赢。全国采矿学术会议以推进采矿科技进步、促进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努力为采矿学术界搭建对话交流与合作平台,多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希望大家借助此次大会之契机,广泛交流,深入研讨,启发心智,凝聚共识,增进友谊,促进合作,携手共创中国矿业的美好未来!
预祝本届大会圆满成功!衷心祝愿各位来宾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