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方法能让大脑保持兴奋状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0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1 05:43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做事丢三落四或者固执己见的人,有没有想到这其实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或者过于集中引起的呢?下文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大脑训练的方法,教你如何应对大脑走神!

30种大脑训练方法具体方案

1.闭眼吃饭

为了有意识地用脑,你可以阻断一些信息,比如视觉信息。闭上眼睛,靠其他感官去寻找食物,再送到嘴里,这样可以刺激触觉、味觉和嗅觉,从而增强大脑中相关区域的功能。

2.吃富含卵磷脂的食物

乙酰胆碱是大脑的“润滑剂”,它能使脑部更加活跃。而卵磷脂能转化成乙酰胆碱,因此,多吃花生、大豆、毛豆等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将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3.用手指分辨硬币

随时在口袋里放几枚不同面值的硬币,没事时拿手指的指尖去尝试着分辨,这样可以刺激大脑皮层,从而挖掘出大脑隐藏的一些能力。

4.关掉声音看电视

阻断声音,仅靠画面去分析电视里正在播放的内容。这样做能刺激大脑皮层,并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情。

5.捏住鼻子喝咖啡或茶

咖啡和茶的香气会通过鼻腔粘膜和嗅觉神经传入大脑,再在脑中对其进行分析。

但现在你闻不到香气了,大脑就只能靠舌头的味觉来拼命分析进到嘴里的东西,这样一来它就得到锻炼了。

6.大声读

朗读的过程是把视觉刺激反馈给听觉,并加以确认,它所带给大脑的刺激要比默读多得多,因此记忆也更加深刻。阅读本文时,建议你在需要获取信息时选择默读,在分析或记忆信息时选择朗读。

7.学门外语

大脑里有一块被称为前额皮质的区域,它直接影响你的决策能力,而学习外语可提高这块区域能力。

8.点没吃过的菜

做习惯的事情会让你感觉轻松,比如去常去的餐厅吃饭,点以前常吃的菜,这是因为在你脑中已经形成了程序记忆,不会再对脑部形成刺激了。

所以有意识地做一些不常做的事就显得非常重要—新的尝试对大脑来说是一种很棒的刺激。

9.绕路走

有空的时候可以尝试一下绕路而行,即使迷路也没关系。

为了找到正确的路径,你会开动脑筋,而这种满负荷运转状态对锻炼你的大脑十分有益。

10.用左手刷牙

大多数人都习惯用右手,右手运动是靠左脑支配的,因此人们平时对左脑使用得比较多。如果有意识地让左手做一些事情,那么对脑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而且利于开发你的右脑。

11.喝酸奶

益生菌不但对肠胃好,而且还有助于控制焦虑情绪,使大脑在情感和记忆处理上都表现出更强的能力。

12.转移注意力

站起身走走、爬爬楼梯、做做深呼吸或伸展运 动。或许你已经意识到,在做这些放松的身体活动时你的大脑仍然会继续处理上一个任务,有时甚至还能产生新的想法。

13.去陌生的地方

通过体验未知世界,能让大脑空间更加广阔。去没去过的地方,见没见过的东西,可以使大脑保持新鲜的状态。

14.换个角度看问题

有些东西即便绞尽脑汁也是想不出来的,你需要尝试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这样大脑也会越来越灵活。

15.吃早餐

脑重量仅占人体总重量的2%,但其所消耗的能量却占到总耗能的18%,而其惟一的能量来源是葡萄糖。早上是脑部最缺葡萄糖的时期,不吃早餐就去上学或工作,大脑能量会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出其能力。研究表明,早餐能为大脑提供一天所需能量的25%。

16.多咀嚼

咀嚼次数越多脑部的血流量增加得也就越多。

17.快走

运动神经中枢在脑的前额叶,运动命令就是从这里下达的。每天进行20分钟的快走可以改善脑部血流量、刺激脑产生有益的活性物质。

18.管理时间

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发明了一种时间管理方式:用简单的厨房定时器给工作设定25分钟的时限,时间一到就休息几分钟,这会让你的头脑更为敏捷。

19.制造快乐

之所以你能感受到喜悦和愉快,是因为脑内分泌了一种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种物质还能增进神经脑细胞的发育、扩展神经网络。你可以主动去制造去多巴胺,比如不时给自己设定一些易实现的目标:改善伙食、晚上和女朋友去看电影。当你一想起这些令人愉快的目标,你的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而你也能更高效地 完成工作。

20.判断自己是右脑型还是左脑型

右脑适合对图像、空间、音乐等信息进行处理,直觉和综合判断力强,同时具备信息合成、整体认知等能力。右脑发达的人通常擅长美术、音乐,但对数 学感到头疼。而左脑则适合进行语言、计算的处理,行动方式是分析式和理论式的,一般左脑发达的人数学优秀,善于有逻辑地思考问题。

能否高效用脑就得首判断 自己是哪种脑型,因此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大脑才会更兴奋。

21.多睡觉

你没看错。睡觉可以让你更聪明。人在入睡后大脑依然在继续处理各类记忆,而当你醒来后,你会发现记忆力更好了。

22.吃姜黄

姜黄是一种调料,也是咖喱中常见的香料,其内含的姜*素有助于预防痴呆症。

23.定期运动

根据《锻炼和大脑的*性新科学》一书中的理论,跆拳道、跳舞等运动可以提高大脑协调能力。

哪怕宅在家里,你也可以拿着Wii的体感控制器,在电视屏幕前手舞足蹈锻炼大脑。

24.让手机歇会

不断查看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会分散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如果可以的话,尝试在特定的时间将手机关掉,你就能专心工作了。

25.皱眉

别小看皱眉这样简单的动作,它会让你的思维变得更具批判性和分析性。

26.观看新知视频

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头脑,比如观看前沿科技、*和艺术有关的视频,你会发现自己突然变得更善于思考了。

27.利用图片

一个能让你增强记忆的秘诀是:把你想要记住的东西和一幅生动的画面或图片相结合。

28.制造混乱

嗅觉和人的记忆密切相关,一般气味的刺激是和眼前事物一致的。

可是如果鼻子闻到的是咖啡的香气,但看到的却是鱼的样子,那你的大脑就开始“混乱”了,而这种混乱却可以刺激脑部的一些神经,使得神经细胞分泌更多的神经递质,从而优化大脑机能。

29.肯定自己

不停地暗示自己、肯定自己,增强这种意识会使大脑的潜意识被慢慢激活,帮助你全力以赴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30.玩动作游戏

适度玩一些动作和*战类游戏可以提升你的反应速度,改善协调能力。

大脑老是处于走神状态怎么办?原因何在

(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些同学因学习负担重,因此,一到晚上便贪黑敖夜,有的同学甚至在宿舍打电筒读书,学到深夜;有的同学不能按时睡眠,在宿舍和同学闲聊等等。结果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即便勉强起来,头脑也是昏沉沉的,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有的甚至在课堂上伏桌睡觉。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要在白天完成,白天无精打采,必然效率低下。所以,如果你是“夜猫子”型的,奉劝你学学“百灵鸟”,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养足精神,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

(2)、学会自我减压

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本来就很重,老师、家长的期望,又给同学们心理加上一道法码;一些同学自己对成绩、考试等看得很重,无异是自己给自己加压,必然不堪重负,变得疲惫、紧张和烦躁,心理上难得片刻宁静。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减压,别把成绩的好坏看得太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平日努力了,付出了,必然会有好的回报,又何必让忧虑占据心头,去自寻烦恼呢?

(3)、做些放松训练

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然后向身体的各部位传递休息的信息。先从左脚开始,使脚部肌肉绷紧,然后松驰,同时暗示它休息,随后命令脚脖子、小腿、膝盖、大腿,一直到躯干部休息,之后,再从脚到躯干,然后从左右手放松到躯干。这时,再从躯干开始到颈部、到头部、脸部全部放松。这种放松训练的技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较好地掌握,而一旦你掌握了这种技术,会使你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达到轻松、平静的状态。

(4)、做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我国年轻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小时候都曾采用快速做习题的办法,严格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在心理学中用来锻炼注意力的小游戏。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

经常大脑走神的原因:

学校纪律难约束:

因缺乏自我抑制 ( 冲动 )能力 ,各种行为问题会逐渐增加,语言和行为有冲动性,部分儿童具有高攻击性;

当受到压力时,会更无法掌控抑制能力,过动行为更加严重;

无法同时记住数个指令,思路呈跳跃式,常出现做错或漏掉等情况;

上课时小动作多,如玩铅笔,玩橡皮,抠这抠那,玩课本撕书等,易导致课堂上违规、违纪等情形,有旷课,逃学的倾向;

学习成绩差:

注意力集中时间比其他孩子短,而且容易分心散漫;

回答不切实际的答案,无法形容事情的来龙去脉;

由于课业内容已提高至相当的水平,无法跟上学习进度,成绩逐渐下滑;

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对授课内容一知半解。作业拖沓、学习时易走神、发呆、被无关事情吸引,导致学习费时、效率低下;

即使考试前书念得很熟,考试时却会因分神而记不起来或写错等,严重影响学习和考试成绩;

办事时总是丢三落四,如经常忘记学习用品放在哪里,学习容易半途而废;

自理自立能力差:

无法完成有结构性或有目标的活动,如家务、作业等;

有时在无特别原因的情况下,会有非常愤怒的倾向;

自我整理、打理能力差,常有脏乱现象;

缺乏组织能力,无法作好整理、整顿的工作;

有些儿童肌肉运动技术发达正常,但在语言能力、画图、使用剪刀等要求协调性的活动较落后;

持续睡眠问题(睡眠中时常醒来,不规则的睡眠习惯);

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因盲目的玩耍方式或行为在运动和生活中容易受伤;

自信心不足:

在过重的学业要求与升学的高压力下, 注意力不足多动的学生很容易被定位为问题青少年,同时本人也因无法充分地发挥本身的能力,而失去对学业的兴趣;

由于自信心不够强,常常会引起各种问题与行为,最后会感到被孤立; 因长期地环境不适应与经历挫折,失去自信、感到自卑。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